國內外納米碳酸鈣生產技術及產業現狀

納米碳酸鈣又稱超微細碳酸鈣,是精細化的沉淀碳酸鈣產品,納米碳酸鈣是納米尺度粉體高性能碳酸鈣系列產品的集合,重要的無機新材料產品,應用領域廣泛。
1、國內納米碳酸鈣產業現狀
國內納米碳酸鈣工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,通過引進和自主研發,形成初步規模。2000年后,我國納米碳酸鈣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,先后涌現了近40家生產企業,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地區。
納米碳酸鈣產業經過不同路線技術間融合和借鑒,經歷了數次轉移和重整。加快了工藝和裝備技術的發展速度,縮小了與國際大公司之間的差距,加快行業集約化發展,逐漸形成了有發展后勁的幾家具有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。我國納米碳酸鈣年生產能力已達約180萬噸,全國生產企業約近30家。
2、國外納米碳酸鈣主要企業及生產技術
國外主要的納米碳酸鈣制造商有5家,它們是日本白石(Shiraishi,25萬噸/年)、日本丸尾(Maruo,10萬噸/年)、日本竹原(Takehara,8萬噸/年),美國特礦(SMI,20萬噸/年)和法國益瑞石(Imerys,20萬噸/年),合計年產量約83萬噸。各種報道中常見的ICI早已退出納米碳酸鈣的生產。
日本企業主要采用汽提式反應釜生產納米碳酸鈣,注重陳化工藝,表面處理劑以皂粒為主。歐洲和美國企業主要采用高剪切反應釜生產納米碳酸鈣,一般不采用陳化工藝,表面處理劑以硬脂酸為主。不同路線技術間融合和借鑒在國外同樣存在,美國特礦Carb-500的出現,說明其已經成熟掌握日本企業擅長的陳化技術。
近20年來,國外并未出現變革性的納米碳酸鈣新碳酸化技術,表面處理劑依然以C12~C18的脂肪酸為主。從產量上國內產品已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,市場上國內外產品共存,國外產品仍多占據高端。國內部分納米碳酸鈣生產企業有在較短時間彎道超車的機會。